第一篇:深圳,加油!——深圳下一个30年城市发展的几点思考
得知王荣代市长在网上广泛征求市民、网民关于深圳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这是30年来深圳之首举,我等一介市民,期盼之余,理当为代市长力开深圳民意时代之创举尽“臣民”之劳。近来,工作之隙,积点滴漏见悄然成篇,谨供参考。
一、不必纠缠城市定位,保持战略思维更加务实
现在内地不少城市正如当年之深圳,换一届班子就会搞一个新定位,开一次党代会一般也会发展一个新定位,“城头王旗频换”,可谓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咎其深由,政绩使然,功利使然。建市30年来,深圳的城市定位经历了大大小小不下十次的调整。从政治范畴的经济特区到综合城市,到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再到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先锋城市,直到最新的综合配套改革方案中赋予的“一区四市”,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的细分城市定位,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窗口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知识城市、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动漫之都、时尚之都等,还有如珠三角中心城市、华南中心城市、粤港合作示范区、物流中心、总部经济聚集区、先行先试示范区等。
放眼世界城市的发展实践,随着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对城市定位做适当调整是必须的,僵化死板的定位自然会压制城市发展的多样性。例如英国曼彻斯特始终按照纺织业城市来定位,美国的圣何塞市和尤他市至今仍然追求杏子栽培与加工,顽固地坚持原来的城市定位,使得这些城市原本可以成为出色的经贸中心、硅谷和仿生学集聚的高科技领地等城市发展的大好时机一失再失。但城市定位过于宽泛,变化过于频繁,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弊无利的。长期以来,由于深圳的区位特点,城市肩负的使命特殊,加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不够,城市规划建设恒常性差,城市表象特征形式多,导致深圳过于频繁的城市定位转换。这种频繁的定位变化,使得不少人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认为定位问题事关重大,是核心。殊不知一厢情愿、好高骛远的大定位,远比不上低调务实地培育城市内生性的自然伸展与自由发展。
谋划深圳下一个30年的发展,关键是要常构战略思维。概括起来,须谋好“三个局”。
第一个局,是从政治上谋划下一个30年深圳在百舸争流的全国城市竞争发展态势中的地位之局。前30年,就政治优势而言,深圳凭借全国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的地位,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能与京、沪、津、穗等比肩的全国第一方阵城市,也是一段时期内中国新型价值观、新型城市发展模式的代名词。但进入“后特区时代”的深圳,政治资源难以为继,下一步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政治上的瓶颈制约。虽然国务院批复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赋予深圳四项“先行先试权”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这仅是一个“准入证”,具体到什么内容的改革、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改革成本如何分担等,还取决于深圳人能否创造性地争取,还需中央定,远没有特区时代在进出口贸易、财税、城市建设等方面赋予的改革分权那样来得明确、直接,也没那么好操作;更没有京、沪等直辖市那种行政区划上可以直接争取国家投资、争到全国性项目、争得其他领域话语权的较大权限。此外,作为计划单列市,深圳在经济上是“准直辖”,行政上是省辖,形成政经权责并不十分对等的局面,这也势必影响深圳的进一步前行。深圳的新一轮发展确实面临城市地位上的尴尬局面,与京、港、沪、穗相比,人家是首都、行政特区、直辖市和省会,“经济特区”的光环逐渐暗淡后,深圳要立足全国城市的第一方阵,仅仗“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很难匹敌的。虽说政治上的“可为”度小,但也要敢谋、敢为、敢当。
一是不必奢谈“直辖梦”,力求更多的改革试验权。从全国现有直辖市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部分的华南区域尚无直辖市。随着后现代化时期华南地区城市的多中心发展,在时机和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华南地区设立直辖市并非没有可能。作为条件较为成熟的深圳,一定要善抓机遇。虽然这个话题比较敏感,甚至明摆着属“不可为”、“不能为”,但也并非“无作为”。深圳应在未来的实践中打好区位优势牌、经济实力牌、移民文化牌,努力打造引领全国产业发展潮流的先进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发展高地,着力构建富有号召力的主流城市价值品牌,积极构筑和保持深圳在全国第一方阵城市中的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要继续高扛“经济特区”的牌子,重新审视这块牌子“改革开放前沿”、“试验田”、“排头兵”的政治意义,弘扬这块牌子所代表的“开拓进取”、“敢闯敢试”、“敢于天下先”的伟大精神,进一步挖掘其内在资源,并将其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内涵进行整合,努力争取类似于“更大立法权”的政治资源,利用自身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整体优势,加大配套改革力度,以发挥好深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领域改革的先锋带头作用。
二是不言放弃“扩域梦”,努力争得更大的区域资源,扩大深圳的腹地。早在本世纪初,就有省、市层面提出将东莞的几个镇和惠州的淡水等作为腹地划入深圳的构想,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而搁浅。时至今日,在美梦难成的情况下,深圳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轨道,单位面积的集约收益不断提高,但深圳地域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地形情况越来越不利于城市扩张,特别是东西方向空间复杂,南向的大海将城市困住,有限的生存空间日益成为深圳新一轮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深圳要成为类似于美国洛杉矶(市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全国现代制造业中心、经济中心,仅凭不足2014平方公里的面积很难做到,许多大型项目和新兴产业布局将缺乏空间布阵。深圳北部的清溪、塘厦、凤岗三镇(东莞)和东部的淡水(惠州)与深圳腹地紧密连接,是深圳外延扩展的最好选择。虽然我们在行政区划调整上不可为,但完全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大对这些地区的产业辐射和经济联系,正如北京将河北廊坊作为卫星城和产业转移主阵地、上海将苏州昆山作为其高新产业基地一样,深圳有选择地加大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不仅可以缓解现有的城市压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赋予这些地区的产业和经济以“深圳特色”,让其融入深圳经济圈,为我们实现地域突破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为建设“大深圳”赢得重要筹码。
三是努力实现“合作梦”,打造“东岸计划”,提升珠三角东岸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如果说上两种思路属于主观“不可为”的客观“下策”的话,那么这一策略则是深圳必须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可为”之“上策”,也是深圳下一个30年实现长足发展,融入东南亚经济圈、亚太经济圈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区域合作必由之路。放眼当今世界级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发展,无不依托城市群或城市圈,无不在竞合的态势下逐步赢得更足资源、获得更多能量、取得更强实力。珠江口东岸在香港的牵引下,形成了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国际化最强的开放经济体和渐已成形的城市圈层。在珠三角启动的新一轮发展中,深圳作为东岸的境内主导城市,要主动引导东莞、惠州实现产业联动发展,构筑以深圳研发创新和生产管理为核心、周边地区加工组装和配套服务 ……此处隐藏19584个字……成规模庞大的企业聪明,并获得巨大收益时,这种以上市和超额垄断利润为目标的经营模式很快为行业机构所模仿。但这种模式下分销网络迅速扩张,集团能否掌控复杂的组织构架,又能否对分支机构业务进行有效管控,这种创业模式的最大的挑战在于对加盟者的甄别筛选及加盟者的职业道德风险。而深圳作为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很多保险集团的运营调整都从这里先行先试,面临的管控风险对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将是更大的挑战和压力。
三、发达国家中介市场的模式及特点
目前发达国家中介市场的模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以英国为代表的以保险经纪为主; 第二类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保险代理为主;第三类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代理和经纪并存的模式。
(一)英国模式
作为保险经纪人制度的起源地,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保险经纪市场。保险业高度发达,保险公司众多,人们的保险意识也较高。市场上3200多家保险经纪公司在财产保险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英国保险中介市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险经纪人主要涉足财产保险领域,而代理人在寿险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 二是管理较为严格,法规准则等较为完善,行业自律较强,经纪人与代理人的行业自律组织严格分开。
(二)日本模式
在日本,保险经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保险代理制度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保险公司大多采用自我推销的方式,在观念上比较排斥保险经纪人; 同时,日本保险业大多实行连锁经营方式,公司数量不多,对保险经纪人的需求有限,因此,日本保险专业代理的特点表现在:一是经纪人的作用有限,保险市场主要依靠外勤人员和代理制度;二是管理规范。日本对保险中介市场的监管强调政府管理,实行严格的保险监管机关批准监管方式。
(三)美国模式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其采用的是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并存、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体的保险中介制度体系。美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主要特征是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代理人可以从事保险经纪业务。同时,保险经纪人在财产保险市场上也有着重要作用。
整体来看,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模式除了自身发达的经济水平、成熟的保险市场和较高的国民保险意识外,还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保险中介渠道占据销售的主导地位;其次,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教育培训体系完备;最后,拥有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
四、以产业链为视角构建深圳新型市场格局
根据当前深圳专业专业代理市场的现状,进行产业链发展方式已经近在眉睫。而产业链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本上来说是观念的转变,向横向、开放思维方式的转变。将保险与保险中介等各主体重新调整定位,以互惠互补为原则共同面对市场竞争,形成供应商、总包商、顾客三位一体的全新市场格局。
(一)设计与渠道相匹配的保险产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保险产品通过简单的价格竞争抢占市场的作法已无法顺应时代的潮流。各保险公司纷纷在进行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以产品服务特色培养核心竞争力。即通过为不同的消费需求设计相异的保险产品,采用不同的保险营销策略。渠道整合的目的在于更加容易地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因此在保险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渠道匹配便成为渠道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保险公司在进行渠道整合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综合实力、营销战略、产品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等各种综合因素以及结合企业资源进行分析决策。
(二)扶植战略合作核心渠道
保险公司的渠道整合,扶植核心渠道的重点在于以品牌营销为目标。在进行一个目标一致、利益一体的专业总包商渠道体系的扶植过程中,可能过以下途径进行。第一,选择以能力评估与业绩评估为标准的具有相当实力和管理规范的专业代理公司;第二,根据所选专业代理公司的资源能力、分销渠道,作出专属总包商以及综合总包商的产品安排;第三,探索推行“代理人佣金+管理佣金+
绩效奖金”的分级管理佣金体系,通过双方约定各项项目和标准,以及基本费用和完成目标的规模奖励费用,根据满期赔付率目标实行对应的奖惩,促进总包商与保险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促进销售质量的优化。
(三)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服务体系
当然我国绝大多数的专业代理机构资源都处于严重低效状态,由于没有形成全面的服务体系,在销售产品过程中,行业成本无限叠加,也就无法实现共同标准、资源共享、战略协调,因此,实现行业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就无从谈起了。对保险专业代理而言,实现产业链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当是朝着资源整合从而提高资源效率促进规模化服务能力形成的方向转变,形成总包商、分销疯、零售商并存而有着科学合理结构的超级服务体系,实现保险产品的全国销售及全面服务,从而使资源的使用获得最大效率和效益。同时,要促进代理超级服务体系的产生,还需要市场与政策合力的推动。
第五篇:深圳发展
深圳发展
根据深圳的飞速发展,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 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深圳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成果。
2.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提
高党的战斗力,为推动深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3. 遵循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
到科学执政。深圳特区的发展是党中央科学决策的成果。
运用《文化生活》,谈谈青年学生应当如何弘扬和培育“深圳精神”。
1. 深圳精神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为弘扬和培育深圳精神,作为青年学生应把弘扬深圳精神
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相结合。
2.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作用,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3. 立足社会实践,青年学生应该成为深圳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运用《文化生活》,谈谈深圳是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 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材料中列举的文化品牌,符合优秀文化的要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坚持文化创新。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创意
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华文化结合的“大芬村”等文化品牌,都体现了文化的发展创新。
3. 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打造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弘扬民族文化,为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
活力。
4. 弘扬主旋律,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
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